时间: 2025-03-25 02:55:09 | 作者: 全自动清洗微滤机
最近大连海滨又双叒叕呈现了奇特的荧光海,许多小伙伴都跑去海滨赏识,波浪拍打在岸边沙滩上,化成一道蓝色海岸线,波浪拍打在礁石上,蓝色的星星点点像是繁星落到大海中。不过,这梦境般的景象是怎样构成的呢?
我国所见的夜光藻品种是赤色夜光藻,有赤色夜光藻海域,在白日看上去会泛淡赤色,这是它的伴生藻类引起的色彩。其实赤色夜光藻没有色素体,它是一种异养生物(非光合效果),经过吞噬浮游生物、硅藻、其他甲藻、鱼卵和细菌为生。
单反相机长曝光拍出来的荧光海是梦境的(图3),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夜光藻是胖嘟嘟的(图4)。
夜光藻长着圆球形的身体,高度囊泡化,有一个能细微活动的触手,能将外界小型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送入胞口内,在细胞内构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其原生质集聚于胞口邻近,原生质中有一个核。它们个头较小,其细胞直径为0.15至2毫米,在白日人们用肉眼也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现在已知的生物发光系统的发光机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另一类是由Ca2+触发发光蛋白机制。夜光藻的发光机制归于前者。
在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中,发光底物荧光素(Luciferin)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分隔的。
当夜光藻外表遭到外界压力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信号分子,使得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效果下,被氧气氧化发生高能量的含氧荧光素,接下来开释能量,变成氧化荧光素,在此过程中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光(图5),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荧光素酶是能够重复使用的,只会耗费荧光素底物。陆地上的昆虫、蠕虫、细菌和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细菌、鱼类等发光生物的发光机理都是这样的。
由Ca2+触发发光蛋白机制,它主要特征是在发光前底物和发光蛋白是不别离的。
例如,发光水母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发光,是因为水母体内存在水母发光蛋白(aequorin)。发光蛋白复合体是由辅基蛋白和腔肠素(coelenterazine)分子经过过氧键链接构成的,Ca2+与发光蛋白复合体上的辅基蛋白(protein)结合后,发光蛋白复合体分解成脱辅基蛋白(apoprotein)和含有二氧杂环丁酮(dioxetanone)结构的腔肠素分子,在开释CO2后,构成酰胺腔肠素(coelenteramide)并伴有发光。脱辅基蛋白在完结这一系列反响后还能够持续与腔肠素结合构成发光蛋白复合体,辅基蛋白是能够重复使用的。
风向:要有往陆地方向刮的风。大连的大黑石和小黑石海域归于渤海,因此在刮冬风时分,冬风将夜光藻吹到岸边区域,观察到荧光海的几率会添加;而大连黑石礁海域归于黄海,所以刮南风时分在黑石礁呈现荧光海的概率大一些(图7)。
潮汐:涨潮的时分荧光现象更显着。因为夜光藻宣布荧光需求外界的扰动,在涨潮的时分波浪较大的扰动会使夜光藻发光。而落潮的时分,很多近海的夜光藻会遗留在沙滩上,这时分在沙岸上漫步会留下梦境的蓝色足迹。也可经过夜光藻在沙滩上“作画”(图8)。
赤潮,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祸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体中某些细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必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