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27 01:18:56 | 作者: 蛋白质分离器
作为深圳市第一批“每周半响方案”试点校,大望校园于11月1日下午,展开了本学期第三次“每周半响方案”,如期推动“饮水思源”课程,四年级60余名学生走进坐落深圳水库库尾的粤海水务生物硝化站,探求水体净化的进程。
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首要了解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巨大前史。东深供水工程是为处理香港淡水供给困难,经周恩来总理亲身同意而兴修的一项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工程初建于1964年2月,1965年3月正式对港供水,明澈的东江水流淌了60 年,孩子们直观地舆解了饮水当思源的道理。
同学们在大队辅导员翁璐的汇总讲解下,理解了东深工程在修建中碰到的天然地舆难题,理解了是什么能够“令高山垂头、河水倒流”,以及它为香港和深圳公民的日子、出产做出的巨大贡献。同学们也深化地感触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随后,同学们来到中控室,鼓风机房、曝气管道体系等各种操控设备展现的现代化的水质办理手法,让孩子们大开视界。同学们了解了先进的处理技能如何为保证优质供水发挥关键效果。东深原水生物硝化工程选用生物触摸氧化法对微污染原水做处理,野外的泄洪闸及填筑坝、进水沉淀池等大型水质处理设备更是令同学们惊叹连连。深港供水安全保证工程的杂乱与精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化的形象。
随行帮忙保护活动次序的家长义工张女士在返程途中不由慨叹:“校园的每周半响方案让孩子们有时机走出讲堂,了解社会,开辟视界。咱们家长真的很支撑!”
在活动中,学生们也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刁榆婷同学兴奋地说:“我曾经只知道水是从水龙头里出来的,没想到深圳的水是从东江来的,还要通过这么多杂乱的处理进程才干变成咱们我们能够直接喝的水。”刘澄汐同学也共享了她的感触:“曾经我只知道细菌欠好,没想到还有好的细菌,并且它们在天然中有这么大的效果!看到那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我期望将来也能像这些专业的叔叔阿姨相同从事环保作业。”
跟着“饮水思源”课程的深化施行,大望校园将持续安身山水文明,施行生态教育,统筹校内和校外、讲义与实践,不断探求和发掘大梧桐生态交融区丰厚的教育资源,带学生们“访实地,拓视界”,在“每周半响”中把常识内化于心,将探求表面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