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1 12:43:04 | 作者: 全自动清洗微滤机
在此前举行的金鲳鱼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广东海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黎森分享了多种代表性深远海养殖装备以及广东海威集团有限公司在深远海大型智能平台养殖方面的运营经验。
重力式深水网箱是黎森介绍的第一种设备。黎森表示,目前,重力式深水网箱是我国非常具备代表性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它的普遍周长是80~100米,水下深度7~8米,可养7000~9000斤的金鲳鱼,一次性最多养鱼10万尾。他指出,重力式深水网箱一般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放苗,至8月或9月即可长到一斤左右,达到上市规格,每年秋冬季会进行集中捕捞,一次起捕,能捕起约2000斤鱼。
“第二种设备是以我们‘深蓝1号’和‘深蓝2号’为代表的全潜式智能养鱼设备。”他表示,“深蓝1号”是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养殖装备,适合养冷水性种类,2018年5月在青岛建成交付,网箱重约1400吨,整个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可以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其设计养殖水体达15万立方米,能养殖三文鱼100万尾,产值可超过3亿元,“深蓝2号”养殖容积是“深蓝1号”的3倍。
“第三种设备是以‘德海一号’为代表的智能养鱼设备。”“德海一号”位于大陆岸线米的珠江口万山群岛开放海域,是全球首个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智能化养殖平台,也是全球首艘经历17级台风检验并确保安全的万吨级养殖装备,总长93.1米,宽27.6米,养殖水体有2万立方米,造价1000万元,每年产量可达450吨,每年产值近1800万元。
此外,还有“振渔1号”,养殖平台总长60米,型宽30米,主体吃水1.2米至1.5米,养殖水体达13000立方米。主体由浮体结构、养殖框架、旋转机构三部分所组成,使用钢结构制造牢固的“船体”,可以将养殖区域向深海、远海延伸,一方面缓解了近海养殖带来的生态压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养殖海域空间不足、养殖装备抗风浪能力差等问题。
目前投放于湛江的自升式桁架式网箱,由佛山广东联塑精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国内首个采用齿条式工作原理进行升降的自升式桁架网箱,理论上可以有效规避台风等自然灾害对鱼类养殖装备的影响,大幅度提高养殖安全性。网箱钢结构框架长25米、宽25米、高15米,有效养殖体积可达1万立方米,四根桩腿高达45米,可驱动升降系统,根据自身的需求驱动使养殖箱体沿桩腿在海面上下自由升降,最高可抵御16级台风。
以“明渔一号”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装备能实现结构、电力、信息传输、运维等多方位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深度融合。该装备集海上风力发电深远海养殖于一体,每年发电量可超4500万千瓦时,并同时开展金鲳鱼养殖。
近期,由湛江雷州市、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揭牌活动在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海洋牧场养殖平台“海威2号”举行。“海威2号”作为广东深远海养殖平台中的“巨无霸”,长度86米、宽度32米、高度16.5米,它的投产使用标志着湛江海洋牧场发展的新高度。
黎森表示,通过“海威2号”以及“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的创立,海威集团加强学研方面的投入,致力打造“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和等智能化养殖生产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节省人力成本60%。
另外,海威集团在种业板块,已经完成了本土化培育与规模化扩繁,完成了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的申报,先后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的基因选育中心,海水渔业的研究平台。黎森表示,目前主要针对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海马等品种并育有多个基础群体,整个深远海支撑体系的建造包括种苗、部分饲料、深远海养殖以及产品四个部分,针对不同的种苗生产不同的饲料,以规模化网箱养殖金鲳鱼为重要依托,集团还进军水产精深加工及预制菜赛道,深水重力式网箱养殖及食品加工年产值达2亿元。
黎森重点指出,进行深远海养殖的鱼苗不能直接放到深远海网箱中,要先在陆基进行标粗,节约成本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有助于养殖物更快地适应养殖水体的环境,提升养殖物的体质和筛选优质个体。鱼苗标粗是防控病害的重要时期,小水体养殖管理上通常比大塘口更为精细,因此可以更好地进行防病工作,确保养殖物的健康生长。鱼苗经过标粗之后,就可以转移到重力式深水网箱,目前网箱安置在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洋流平缓,日照充足,鱼类长势良好。经过重力式网箱养殖之后,养殖鱼类就可以放到更大的平台,比如“海威1号”,“海威1号”在2020建成,设计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6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海威2号”相比“海威1号”,养殖平台体积更大,抗风浪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平台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配备了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养殖空间充足,规划合理,物资和能源供给能力强,可作为规模化重力式HDPE网箱“补给站”。
“从‘产学研’到近海、远海,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养殖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黎森指出,在养殖操作中,养殖人员长期漂浮于海面,使用船只每天多次往返,存在往返困难及人身船只安全的问题,加上船只体积有限,饲料运送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运输较为困难,加上远离岸边,网箱养殖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管理难度大。而建设深远海养殖平台,则提供了海上中转站的作用,能轻松实现人员休息、用餐、饲料存储、智能监控、船只停泊休整等功能。他透露,集团率先在流沙湾海域实现了“1+N”的养殖模式,以一个桁架式网箱+多个重力式网箱,多功能互补开启了湛江深远海养殖新业态。
“未来,集团将深耕深远海养殖及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打造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完善‘陆地—近海—远海’养殖新业态;融合旅游发展,打造渔业旅游新模式。”黎森介绍,未来在“海威2号”基础上,提升建造“海威3号”,将打造成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生态和谐的新型养殖业态,其中包含观光渔业、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并应用自动饲喂、环境调控、产品收集、疫病防治等设施装备,提高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